2013-05-30

102-05-30 FB背景


第一眼看到這張圖
就好心動......

在雪片紛飛中取暖的一群鳥兒
就好像在特教路上顛簸前進的父母和孩子
不管是自己的心結. 挫敗. 無助. 憂傷
抑或是孩子的停滯. 困難. 未來. 茫茫

希望, 真的希望有那一天

冬.........會過去............



2013-05-21

102-05-21 威的備審資料


我幫大兒子翻找可以放在備審資料裡面的東西,然後就在裡面看到這麼一段........@@|||| 無言ing
我在想,教授看到這一則,不知道做何感想??
(臭小孩!!你也膽子太大了~ 太搞怪了~)


剛又翻到一則我看沒有的筆記...
老師評:請繪出孢子印圖
我問:你的孢子呢?怎麼是一坨.........?
兒子:有啊!那一坨就是........
我問:這一坨??是什麼圖??
兒子:那就是孢子啊!我直接塗上去了......
(教授錯愕筆記 PART II)

2013-05-08

洪仲清心理師:孩子的笑臉

孩子的笑臉【聯合報╱洪仲清】
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喜歡做跟兒童有關的工作?」我回答,因為孩子是我的動力來源。對我來說,孩子的笑容有魔力,或許是因為純粹,很容易感染我,讓我也跟著高興起來。
我不必花心思去想孩子的表情背後,是不是有什麼角色的劇本支撐著?是不是有什麼社會化的力量雕塑著?我很輕鬆地,就跟著笑了。後來才發現心理學的研究顯示:看著孩子的笑臉,是有效緩解負面情緒的良方之一。
孩子常讓我知道,可以做什麼,而不是不能做什麼。美其名是我幫助孩子,事實上,孩子常常在無意中幫助了我。求生存是生物的本能,我常看到孩子們努力地克服困難,去達到環境設定的目標。相對於大人,孩子更願意大方地與我分享努力的過程,讓我在感動之餘,能更堅強地面對挫折。

2013-05-06

希望有天整個社會都能自然接納像光這樣的孩子

給他魚,不如教他如何釣魚!
給他資源,不如給他支援的場地!
每個孩子,終其目標都在為了養活自己而做努力!
每對父母,終其一生都在為了孩子未來而做鋪路!
我希望這份想法能夠真真正正的傳達給所有的人!
孩子不須憐憫,但請給予機會!
我們不須特權,但請給予發聲!
*******************
「與光同行」DVD劇中,有一次小光走失跑到這位阿嬤家中大鬧一場,小光的媽媽向該長輩致歉:「對不起小光有自閉症.」

阿嬤對著小光的媽媽說:「你是不是把小光有自閉症這件事當藉口了?我看過別的自閉症小孩被教育的很好...」

經過一些時日,阿嬤終於認識到自閉症有千百種,最後說出:「希望有天整個社會都能自然接納像光這樣的孩子.」

...............
是的,認識一個自閉症者,也只是認識其中一個。絕不是認識了所有的自閉症者。

努力學習尊重每個人的特質,給予愛和關懷減少責備和控訴

2013-05-01

洪仲清心理師:先放手才能放心

所謂「家事」,就是一家人的事,而不僅僅是媽媽的事,或是菲傭的事。
而「身邊處理」,則是從家事裡,一般生活裡,學校應變裡,慢慢學起...........
有「計劃」的放手,是為了更遠的「放心」做準備.........
************************
先放手才能放心
最近看到一份資料,調查台灣國中小學生,4個裡面有1個,幾乎不做家事。這不僅讓我感嘆,也勾起我的回憶。
以前在醫院做兒童發展評估,常會見到父母寵孩子,過度代勞,導致孩子發展遲緩的現象。譬如,3歲多的孩子出門腳不點地,因為父母爺奶輪流抱著,怕外面髒,造成孩子的大動作遲緩;孩子一有挫折,媽媽第一時間就抱起來安撫、趕緊轉移注意力,結果孩子的情緒發展不成熟;孩子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根本不需要講話,家長就滿足了孩子的需要,讓孩子的語言溝通能力變弱。
訓練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幫助孩子獨立的開始。不到三歲,有些孩子就可以學習自己吃飯、收拾玩具、轉瓶蓋、拉拉鍊,或者穿鞋子。接受學前教育開始,簡單的保持個人衛生、居家安全的注意、幫忙父母拿東西、整理自己的衣物被褥,配合幼教老師的課程進度引導下,可以漸次進行。學齡期之後,則再有搭乘交通工具、使用社區資源、保持健康習慣,甚至料理三餐飲食等等的領域需要學習。
責任感、社會適應、問題解決能力等等,就是透過處理生活大小事,一點一滴累積。一個凡事需要大人幫忙的孩子,很難有良好的自信與自我概念。
回過頭來,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跟孩子一起做許多家裡的事。很多孩子在剛開始的時候,其實是很有動機想嘗試,這時大人除了適當的部分協助,最重要的,就是等待。剛開始「結果」總是不如我們大人自己動手,但「過程」中的親子同樂才是重點。孩子完成一件事,對家庭有貢獻,我們給予鼓勵,孩子正是透過這樣的過程建立自信,也更懂得大人維持家務的辛苦,常懷感恩。
有時候,家裡有疼愛孩子的外傭阿姨或爺爺奶奶,我們需要多溝通,也別讓忙碌成為剝奪孩子練習的理由。事情做不好,一定會有挫折,可是學習是生物的本能,不急著打斷或轉移,有些孩子還是會繼續努力。
先放手,等孩子成熟獨立,我們才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