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31

老師改成績 補救教學淪造假?

這樣的國家競爭力,又在哪裡??

教育部國教署最近發文教育單位,為保障國三生能順利畢業並免試入學,老師...
UDN.COM|由聯合新聞網上傳



2015-03-30

104-04-30 文昌帝君廟

祈求漢昇技優甄審及統測考試順利錄取心目中的志願!
 — 在雙連文昌帝君
收回讚 · 回應 · 

2015-03-17

臺灣大學校長楊泮池:「好成績不等於好人才」

臺灣大學校長楊泮池:「好成績不等於好人才」
2015/02/26 親子天下
昨天寄發大學學測成績單,許多高中都在第一時間發出新聞稿宣傳學校學生的學測佳績。《親子天下》昨天下午獨家採訪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他卻在採訪一開始就說:「觀念要變了,好成績不代表就是好人才!」楊泮池也在訪問開始的前五分鐘,連說了四次:「到大學才談培養人才,太慢了、太慢了……」
當全世界都在問,好人才在哪裡?身為台灣第一學府的臺灣大學校長楊泮池認為,「人才」應該重新定義。他強調,社會價值觀經常將「成績」與「人才」掛鉤,認為好人才必須要有好成績,「但是,現在台大最想找的學生,是知道自己想學什麼、想做什麼,會問好問題,」楊泮池說。
台大人的定義正在改變中。
輟學不是壞事,有能力到真實世界去闖更有勇氣
楊泮池感受到世界變化很快,很多學校內教室的學習趕不上真實世界的變化,他鼓勵學生創業,多多到真實世界學習。「誰說大學一定要念四年?學生準備好了,就去闖,有本事兩年就學完,有人肯定願意投資你,那不是更棒?」學習被重新定義,楊泮池樂見其成,甚至認為「如果學生最後輟學,那我們也許可以發個『榮譽校友證』給他,因為別人學四年,他們不用,我們還需要他們回來教大家」。
去年,以臺大學生為主體的創業團隊FLUX,以「All in One 3D印表機」的點子,募集到全世界 2,358 人、逾 4,520 萬新台幣的資助,錄取了矽谷台灣天使籌辦的計劃,成為臺灣大學第一個前往矽谷的創業團隊。他們的3D印表機,也已經上市。然而,這個平均只有二十三歲的團隊,卻有三人大學休學中。
不是第一名也能進台大,台大火星計畫
進台大,再也不是「第一名」學生的專利。為了廣納多元的人才,臺大去年提出火星計劃,希望找到在特定領域有天份、興趣的偏才,讓他們有機會可以在台大學習發展天分。「這些人在現有的升學制度下進不了台大」,楊泮池表示,「但是我們歡迎這樣的人才」。今年先從數學的專才開始,但是未來數學、物理、化學、人文、藝術都要這樣做。讓更多元的學生可以進台大。
這些學生以過去的升學標準進不來台大,是因為升學制度框住了人才的界線。台大和許多大學都意識到這樣的侷限,對於人才的發展也不利,台大將會繼續拓展這類偏才的招募管道,甚至會為了這些學生聘請教學助理,輔導他們的其他科目的學習。
不是台大學生,也能拿到台大成績單
未來,想進台大這樣台灣一流的大學,除了管道多元化。也不一定要考進台大才能在台大上課。臺大也和台灣師範大學及臺灣科技大學結盟為「國立台灣大學聯盟」,這學期開始,三校學生已經可以跨校選課,第一學期有近六百人次跨校選課。
此外,三校也規劃從今年七月的轉學考開始合作招生,相近科系同日考試,學生再「填志願」分別分發到三校就讀。台大創業團隊FLUX裡面就有台科大的學生,大家互相合作,透過不同的團隊創造出新的可能。
「我們也有大量的MOOC線上課程」,可以跨校修課,都可以拿到台大學分。在楊泮池眼中,學問早已不是閉門造車。
環境多元開放 學生動機最重要
臺大打破許多既定的遊戲規則,深諳多元環境下的多元人才得用更多元的方式來教育。「但是最核心的是,學生得知道自己未來想要做什麼」,楊泮池重視學生動機,希望協助學生找到未來方向,清楚自己自己要學什麼、做什麼。如此,台大開放、彈性的環境,便是培育未來人才最好的養分。

2015-03-15

「耐髒力」,讓自己無可取代!

翻轉技職教育、引領自造風潮


擔任主管職逾十年,每次和擔任企業主的朋友談論用人之道時,結論幾乎都是...
WWW.TVET3.INFO


擔任主管職逾十年,每次和擔任企業主的朋友談論用人之道時,結論幾乎都是一致的「屈的下去(台語),不怕髒,就是人才」。但不幸的是,我有一個「屈不下去」的老爸。
23年前,父親用三哥的名義向銀行貸了二千萬,想經營小家電東山再起。當時我已在這個行業浸淫兩年,父親希望我幫他成立進口部門,順便陪陪罹癌的三哥,於是我毅然離開台北,回到台中。
一到老爸的公司,就聽見老爸在會議室訓斥幹部。30分鐘後,七、八個幹部們垂頭喪氣,魚貫而出,坐在裡頭的老爸一臉神氣。我心中一陣不祥,詢問老爸:「公司多少員工?人事開銷一個月多少?公司加倉庫房租一個月多少?現金流有多少?」
得到答案後,連忙向會計室調了上個月的損益表。天哪!一個月人事加土地成本上百萬,毛利卻不到二十萬,簡直是在扮家家酒。我趕快告誡一樣回來幫忙的兩位哥哥:「老爸半年內會倒,能離開馬上離開!」,但基於「孝道」,他們都留了下來,但我隔天就開始計畫轉換跑道,最後走上教職。
如我所料,老爸半年後倒了,罹癌的三哥也成了負債一千多萬的票據犯。此後老爸又嘗試各種飲食業,他永遠是兩手插在口袋,出一張嘴,下指令叫「手下」的員工動手,當然,每做必倒。
現在老爸已年逾七十,每次聚餐又會常常提起他的創業夢:「只要給我五十萬,不管是投資股票或任何行業,我保證一年後賺個一百萬沒問題。」
去年我終於忍不住,把憋了二十多年的話一股腦兒傾瀉而出:「爸,太乾淨的手是賺不了錢的。以前我進口小家電時,下游銷售量最大的是三重的一對夫妻,先生是司機兼業務,老婆是總機兼會計,他們一個中秋節禮品的營業額可以做到你的兩倍,但公司員工數不到你的十分之一。」
這大概是老爸第一次專心聽我說話,我繼續不吐不快:「只有第一線動手的人最能夠感受到市場的脈動,他們的決策可能比老闆還準,所以王品的店長及決策小組一定是從基層產生,上層的人也必須時常回到現場走動。但你賣麵不煮麵,開店不顧店,永遠怕髒,永遠不動手,就永遠不了解細節,也永遠缺乏執行力。
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對老爸「吐槽」。老爸不到30歲就取得川崎摩托車的三縣市獨家代理權,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舒舒服服,一個月可賺一棟樓房,但「早出日不成天」,他以為複製「過去」的經營模式,就可以成功一輩子,但,他錯了,一輩子也毀了。
但最慘的是,全台灣有一些像我老爸一樣的「決策者」,他們乾淨的雙手插在口袋,不了解現場,沒有實務操作經驗。當他們一決策,人民就跟著陪葬
我稱他們是「專家」,以與日本、德國的技術「達人」做區分。他們嫻熟理論,拳拳服膺學術,因此常被尊稱為「學者」,他們讀過許多「過去」的書,東湊西湊後,得到一個學位或名位,開始指導眾生面對「未來」。例如沒從商經驗的教你怎麼做生意、不會創作的人教你如何欣賞文學、沒幹過行政的教你如何在學校「領導」老師,更可怕的是,沒唸過高職的博士(以前會唸書的,沒人念高職)叫高職生和高中生念一樣的歷史、地理、國文,一起升學,一起不動手。
一位擔任科技大學教職的的朋友感嘆道:「以前工專時代,學校要花很多錢買機器讓學生上實習課,但教育部教我們『升格』為科技大學後,實習課緊縮,學校成本降低,蓋教室學理論就能給文憑,董事會和學生都高興,但現在看到科大畢業生薪水比以前的專科生低,真的很心痛…我們真的是一起毀掉台灣技職教育,造就台灣今日『有人無才』產業空洞化危機的共犯。」
教改的精神是對的,並非一無可取,但一些美國回來的「學者」橫向移植美國式教育,卻因未「屈下去」了解教育現場,純理論式的「紙上談兵」,終於造就台灣教育史的現代「長平之戰」,被坑殺的學生人數,何止二千年前的四十萬。
「學者」怕髒,無法屈身碰觸土地,不代表下一代不能改變思維,不要跟著陪葬,但可惜的是,「怕髒」的思維已根深蒂固在多數新生代的心底
詢問一些大學畢業生的職業選擇,竟然有許多人的第一選項是「大樓裡吹冷氣的白領階級,薪水低一點沒關係」;現在大家一窩瘋選擇「觀光餐飲」,許多更是只看到它光鮮亮麗的一面,最後才發覺,因為讀了太多理論,沒有足夠時間學習核心技術,只能低薪低就,永遠翻不了身,成為全球化浪潮中最容易被取代的一群
然而,只要「不怕動手」,離開學校後,仍然可以靠「做中學」累積關鍵能力。
一位高中同學,書唸的不好,重考後才考上私校國貿系。畢業後擔任跑醫院的進口醫療器材業務,但境遇多舛,醫生不見他,老闆無心經營,最後他費盡千辛萬苦,從醫生那裡了解醫院的需求,老闆離去後,借貸扛下公司代理權,最後發覺產品技術關鍵,得到澳洲原公司授權在台生廠。他曾自豪,對產品製程,念國貿的他,比化工系的畢業生還熟,問他原因,他謙虛回答:「我比較不怕髒吧,遇到問題,就東摸西摸,最後連機器也搞熟了。」
這個同學現在更發揮「不怕髒」的精神,嗅到老齡化的未來需求,藉由醫療的網脈,包下一間署立醫院後方整座養老院的經營權。現在已是多家公司的大老闆。他不畏困難,喜歡動手解決的習慣,使他掌握許多細節的核心能力,三哥也是如此。
三哥專科學的是機械,在父親倒閉後,我介紹他到補習班任職。他一邊治療癌症,一邊在補習班擔任導師,他發覺學生對校系選擇非常茫然,因此每天「屈」在補習班,研究各校系的歷史、師資、校友出路等,再花時間與每一位學生諮商,終於能掌握學生最需要的細節,成為補教名嘴。現在他已是事業有成的四家補習班老闆。他對大學新鮮人的忠告是:「22K只是起薪,若願意在一個行業『屈』下去吃苦磨能力,不出三年就能成為該行業的達人,建立不可取代性,告別低薪。」鄰人阿興想法也一樣。
阿興比我小很多歲,生在創業不易的年代,雖然只有高工補校的學歷,但喜歡動手組裝腳踏車。如今是一家腳踏車工廠的老闆,一年有數億的外銷營業額。前幾日他感慨一位擁有國立大學機械系學位的員工對他抱怨,為何薪水拿不到三萬。他回答:「薪水代表的是你目前解決問題的能力,你以前只會讀書,動手做的訓練太少,若你讀書階段,就有操作與實習的訓練,你現在早就有設計及改良腳踏車的能力,薪水將何止三萬?」
跳脫書本的純理論學習,加入操作與實習的德國雙軌教育,是阿興喜歡的制度。
上個月邀請德國雙軌教育下的受惠者──22歲的Hannah到校與同學交流。
Hannah是大學生,也是愛迪達的員工。在重視理論與實務的雙軌教育下,她三個月工作、三個月讀書,但讀書日是早上到晚上,一天十二小時的課,翹掉兩堂課,就會被愛迪達開除,讀書是為了增加解決職場問題的能力,每天要學的紮實,活的充實。
近年來德國在世界不景氣當中,仍保有輝煌的經濟發展與全歐最高就業率,與德國重視理論與實務的教育制度有必然關係。如成功大學教授孫全文研究,2007年全德已有超過55%以上德國企業願意參與雙軌教育訓練。我們期待有理念的大學和企業合作,推年輕人一把,讓年輕世代捲起袖子,培養動手做的習慣與全球競爭力。但更重要的是,當權的大人們,也要跳脫「專家思維」,要「屈下去」,要永保「學徒」願意動手的學習力。
常感慨,許多夥伴,缺乏動手處理細節的習慣。每當一起討論棘手的新問題時,常顧左右而言他,閃躲問題的癥結點,最後以「我們會妥善研究」帶過,等到未處理的「魔鬼細節」長成真正的「細節魔鬼」時,已養廱為患,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已緩不濟急,最後常危及組織,貽害至深。
大人是孩子的鏡像。當我們這些以前四肢不勤、只會唸書、靠考試爬到這個位置的長者,不再兩手插在口袋,願意彎腰撿起一片垃圾,這時,「孩子會學會動手」。當我們願意示範用腰力拖地或掃乾淨廁所時,這時,「孩子會學會不怕髒」。當我們願意坐下來,一起處理共同的困境時,這時,「孩子會學會面對細節」。
考試第一、升學至上、動腦不動手的教育思維,已讓台灣長成頭重腳輕的失能怪獸。當我們站在世界競局的十字路口,進退失據時,若我們不再只強調IQ,而開始培養願意動手做(Do)、不怕髒(Dirty)、懂細節(Detail)的高DQ人才,或許幾年後,台灣那隻曾經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黑手」,會再重新長出來!

2015-03-11

3D列印

3D列印專題(一)3D列印概觀與前瞻
3D列印專題(二)從幹細胞到頭蓋骨,3D列印的器官製造奇想

近來3D列印(3D printing)實在是越來越熱門,當媒體過度追捧、廠商高舉行銷大旗時,究竟有哪些需要了解,該小心的?我們協助各位讀者,採訪與做了簡單的整理,希望幫助各位更了解3D列印這個產業。...
FINANCE.TECHNEWS.TW

2015-03-04

104-03-04 國手座談會 之 一

參加第九届國際展能節職業技藝競賽
國手培訓座談會
跨出「第一步」!
孩子,加油!加油!加油!
導師,裁判長,感謝!感謝!感謝!

  • 為期一年的訓練過程,不管結果如何,假若孩子能夠些微寸進,或是取得任何榮耀,這些全部都是松山工農全校師長的支持,茂璋老師全心的啟蒙與鞭策,志宏裁判長盡力的規劃與指導,還有未來科大的所有貴人的大力促成,什麼都不懂的我們只有感謝再感謝!
    身為特殊生的家長,心裡的忐忑不安大過於得意與榮耀,但是支持孩子所愛,鼓勵孩子所學,發展(現)孩子所長,時間會有先後、長短,不要跟別人比較,但是一定要相信今天比明天更好!


    一路一來衷心感謝上天給予的試煉、機會與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