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8

龍應台:看著大陸崛起台灣有一種自卑導致的傲慢

別在國際封鎖中長大.............
短短的11天, 看到境外快速發展, 眼界真的不一樣

***************************************************

台灣“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卸任後,
重心放在新的寫作、
照顧家人和貓咪,
近來從美國回台灣。
她推出的新書《傾聽》,
集結30年來在全球各地演講中的精華成書。

30年前龍應台的《野火集》轟動社會,
她當時認為“為什麼不生氣”,
台灣現在反而太過容易暴怒,
需要冷靜傾聽。

台灣的牆,是不肯冷靜

“傾聽,
是建立新的文明價值的第一個起點。”
作家龍應台
4月20日發表首部演講文集《傾聽》,
書中收錄她30年來的20篇講稿。
她表示,這部書
是寫給台灣、大陸、香港、新加坡…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墻”,

需要用“傾聽”打破。


“演講就是面對面的溝通,
雙向的傾聽和傾訴。”
龍應台自認准備演講很“龜毛”,
“准備一場演講的負擔
可能遠超過一篇文章的寫作。
”她很少答應演講、
一年多半隻答應一場演講。
但30年來,
她演講的足跡已踏遍
大陸、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德國……


去年在香港書展舉辦的演講,
是龍應台卸任“文化部長”後的第一次演講。
3000多名聽衆中,
8成來自中國大陸。
當時正是香港、大陸關係惡化、
互相猜忌仇視之際,
龍應台以“傾聽”為主題,
告訴台下聽衆“21世紀的
台灣、香港與中國大陸,
應該開啟一個大傾聽的時代。”

她說,現在應該是溫柔傾聽的時刻。

“傾聽自己身邊的人,
傾聽大海對岸的人,
傾聽我們不喜歡、不贊成的人,
傾聽前面一個時代殘酷湮滅的記憶。”

自卑是台灣另一堵牆

各地的“牆”都不一樣。
龍應台指出,

大陸的“牆”

是一種“愛國主義的金鐘罩”,

是“自覺崛起、心生傲慢的金鐘罩”。
隨經濟力的崛起,
讓還不習慣深思的民衆,
變成“簡單的自大狂”。

她想告訴對岸:
“若無傾聽能力,
永遠無法成為文明大國”。


台灣的“牆”則是“不肯冷靜”。

不久前,龍應台出版《野火集》
30周年紀念版。
她驚訝發現,
當年書中被她質疑
“你為什麼不生氣”的台灣人,
已變成“為什麼永遠在生氣”。

她感慨,這十年來,
深刻安靜的東西冒不出來,
“所有的語言都是激烈的語言,
處處充滿激流與漩渦”。

自卑是台灣的另一堵“墻”,

“看著大陸的崛起,
台灣人有普遍的自卑。”
龍應台認為,
我們必須面對、
傾聽分析自己的自卑。
若因看到對岸起高樓而自卑,
必須先冷靜想想,
“如果建設緩慢是因為人本主義,
這是台灣應該自豪的部分。”

別在國際封鎖中長大

然而若建設落後
是因為政黨鬥爭淩駕於理性,
“那自卑是對的”。
龍應台說,
“我們必須傾聽自己,
不要盲目自卑”。

圍繞台灣年輕人身邊的,

還有一道大墻“缺乏國際觀”。

龍應台表示,
國際地位邊緣化、
媒體缺乏全球視野,
讓台灣人“在自我封鎖和國際封鎖中長大。
  
”她擔憂,

“台灣承擔不起短視和愚昧”,

愈是弱小的政治實體,
愈需要傾聽的能力、
全力“穿透”身邊的墻。

龍應台說,
如今的中國大陸
是一個“舉世無雙的全新現象”,
台灣卻沒有人想好好傾聽、瞭解芳鄰,
“總是在藍的綠的、統的獨的打轉”。

“這是我30年寫作生涯中,
花最大力氣整理、過程最痛苦的一本書。
”龍應台表示,
沒想到完成此書之際,
竟是台灣第一次政權徹底全面翻轉的時刻。

或許這正是此書面世的最好時機,

“此刻如果再不傾聽反省,

路很難走下去”、

“(民進黨)這樣才會
從一個拳打腳踢的青少年
變成一個負責的大人,
兩岸的考驗馬上就來,
拳打腳踢沒有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