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裡總是會有無法合群,不適應團體生活的小孩,多數家長可能覺得小朋友只是頑皮、過動或是不擅長社交,忽略了不適應的背後可能的病症,事實上社交和溝通能力上有缺陷,是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很明顯的徵兆,在日本平均每100人就有一人罹患相關病症,但過去自閉症診斷多靠問診多有誤判,所以日本現在正在研發一款兒童專用的腦磁波儀,希望用科學的方法判定孩童是否有自閉症,並以機器人訓練自閉症孩童的溝通能力,幫助這些孩子盡早融入團體生活。
29歲的佐藤從小就不擅與人溝通,畢業後踏入社會也為此吃盡苦頭,比如以前在超市工作客人問他「這個產品放在哪裡?」,他會直接回「我不知道」,完全無法意識客人是要他幫忙尋找商品。
自閉症患者佐藤隆(化名):「人際關係變得很糟糕,變得很難再待下去結果只好辭職了。」
5年前他才診斷出是自閉症,要是早點知道原因人生也許能順遂一點,在日本每一百人就有一人罹患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統稱「自閉症譜系障礙」,但過去診斷多靠問診很容易有誤判情形。
金澤大學與企業合作研發的這款小兒腦磁波儀,有151個高度感應器可以細膩捕捉腦部內的磁場變化,希望以更科學的方法診斷自閉症,他們找來100名有自閉症以及沒有自閉症的兒童,給他們看幼兒節目來捕捉腦部變化進行比較,沒有自閉症的孩童左前腦與右後腦之間信號活躍,顯示大腦發揮了溝通作用,但自閉症孩童信號量就明顯少了許多,儘管儀器還在研究階段,未來投入應用將有助於自閉症早期發現,今年6歲的源空3歲時就被診斷罹患自閉症,雖然沒有智能障礙,但媽媽跟他講話經常沒反應,在幼稚園甚至不會排隊,遲遲無法融入團體生活。
媽媽直子:「他真的很喜歡數字,只要有數字的地方就很注意。」
媽媽發現他對數字有強烈執著,開始教他背九九乘法表,還沒上小學就已經全部記住,以源空對於數字的敏銳度,如果好好培養以後或許能成大器,爸媽決定拋開成見送他去上特教學校。
媽媽直子:「這樣的孩子從選擇幼稚園開始就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就學也是一大抉擇,父母若能坦然接受就能為他設想,早點發現罹病有很大的好處。」
社交與溝通能力缺失是自閉症的一大特徵,這名14歲少年患者甚至連跟家人對話都有困難,研究團隊嘗試用機器人訓練他的對話能力,人的表情變化其實會讓自閉症孩童感覺不安,但面對動作重複不具情感的機器人反而能卸下心防。
不光是自閉症,學校裡總是有不合群聽不進老師說話的孩子。
老師:「現在不講這個你稍微等一下,如果說出來不是很好嗎?不能用手推知道嗎?」
5歲的葉真從小就很黏媽媽,在幼稚園卻總是跟老師唱反調,動不動就跟同學打起來,帶去給醫生看也診斷不出是什麼原因,媽媽只好把他送來這間專為發展障礙孩童設計的補習班。
老師:「他拿棒子做什麼?拿棒子揮來揮去,是啊揮來揮去就打到朋友了,但你看這個穿綠衣服的孩子什麼都沒說,應該要說對不起,對啊要說對不起才對。」
教導孩子不能只顧自己的想法,透過跟其他同齡孩童分組活動學習溝通的重要性。
老師:「一個人用糨糊2個人用剪刀,請決定怎麼分配。」村上葉真5歲:「你們2個都想要剪刀嗎?那來猜拳因為我也想用剪刀,剪刀石頭布。」
有發展障礙的孩童,在語言、學習與自立上會特別明顯有困難,得靠家長警覺採取對策,才能幫助孩子盡早融入社會。
圖/N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