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豪的爸爸問我,他的孩子智商130以上,非常聰明;但就是不愛讀書,大部份時間都耗在網路遊戲,他很憂心。
我們都應該知道,小豪已經是國中生,父母如果企圖再用管或教的方式,一定會讓親子關係愈來愈惡化。孩子九歲、十歲左右,父母就要把管教的手,慢慢地縮回來,讓孩子有更多自主空間和機會,決定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到了國中階段要完全地放手,讓孩子學習自我管理和為自己負責。
「孩子要不要認真讀書,不是父母可以決定的。找到明確目標和學習動機,他才可以忍耐讀書學習的辛苦和無趣,父母的職責是協同孩子一起找到讀書的理由。」
這樣的讀書苦, 連大人都受不了
孩子不想讀書只想玩樂是很正常的,如果大人把孩子的書本打開,也跟他們一樣每天10個小時,學習一堆枯燥乏味的課程,我相信沒有幾個父母做得到。
我曾問一群成績頂尖的國中生,從早上7點坐在板凳上一直到晚上9點鐘,每天超過12個小時的學習,是什麼樣的動機和動力,讓他們能忍住枯躁和辛苦呢?他們告訴我:
「不好好讀書,以後會沒前途。」
「不讀書,成績不好,以後要做苦工!」
「社會那麼競爭,不讀書會沒有未來!」
「不讀書!不知道要做什麼?」
「不認真讀書,會對不起爸爸媽媽!」
他們是因為恐懼或沒有其他的選擇而讀書。我反問他們,書讀好了,未來有高的學歷,就一定有好的發展嗎?成績好的學生,一定比不喜歡讀書的孩子有出路和前途嗎?
他們搖搖頭,大家都知道,高學歷未必未來一定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他們反問我,為什麼父母、老師還要他們認真讀書呢?
我告訴這群孩子,一個人未來的成敗,不在於學歷,而在於為自己努力和付出的態度,願意為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堅持到底的人,未來成功的機率,一定比散漫、不肯付出努力的人大。
我小時候因腦膜炎而損傷了部份智力,國小和國中都曾逃學和輟學,我恨死了讀書,我覺得這世界上,沒有比讀書更痛苦的事,我寧可去工廠做工或去當學徒,也不要上學讀書,好幾次被家人從木雕廠和塑膠廠找回家。
因為不想多讀書,所以我選擇讀高職,學一技之長後,可以不用再讀書和考試。但我在高職時,喜歡上寫作和哲學,我決定要再讀大學的哲學系,生命的特別安排,我聯考一再挫敗,七年考了五次聯考才考上了大學,支撐我的最大力量,除了父母全力的支持和師長的鼓勵,就是我對夢想的執著,我不只是「想」,而是「我一定要做到!」我為我自己出征,我為我自己的夢想在打拚。
許多人都以為我後來很會考試,其實是因為我不喜歡為考試而讀書,所以,我決心一次就要考上。
父母、孩子 都應為自己的角色負責
小豪的爸爸聽我講那麼多,似乎還是不了解我在提醒他,父母要隨著孩子學習成長,要把孩子的責任還給他孩子,激發孩子最大的夢想力。他還是只在問:「盧老師,你可不可以明確地告訴我答案,如何才能讓小豪認真讀書,不再讓我煩心!」
做父母是個學習的歷程,如果父母遇到一些不如期待的事,只想找到立刻解決的答案,而不是陪孩子一起面對和學習,我是很難幫到什麼的。小豪爸爸希望我能直接教導小豪改頭換面,做一個努力奮發向上的人,這是我做不到的事,孩子最重要的老師是爸媽,而不是我這個「專家」!
專家在家裡和一般人一樣,每天都要把握機會學習。無人可例外,都應為自己的角色和職位負責,如果父母沒有主動學習和承擔,孩子也會複製我們的態度,做一個不負責任的小孩。
我已經講得如此直接和明白,小豪的爸爸仍在原地打轉,焦急與無奈,父母不肯學習和改變,只期待孩子要學習和改變,我這個「專家」實在無力幫什麼忙!
缺乏學習動機和目標,讀起書來當然很辛苦,就像父母未覺察父母角色是持續地學習和自我提升,卻把所有問題都推給孩子,孩子怎麼可能會改變?
小豪的爸媽,都是這個社會頂尖成功的人物,在事業上,有很大的成就;但並不表示他一定有能力懂得經營婚姻和親子關係。
如果父母只期待孩子榮耀父母,而不是陪孩子一起學習成長,父母最後會只剩下一個空的稱謂。因沒有共同學習成長的經驗,父母不曾把孩子當做一回事,用心學習和經營,孩子未來也不會把父母當做一回事,看重父母的想法和感受。
人際互動理論中,一個很簡單的鏡子理論,講的就是我們要得到什麼,就必先做到和付出什麼。要鏡子裡的人對我們微笑,我們一定要先要展露笑容;要孩子把父母的期待當做一回事,父母先要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當做回事!
讓孩子看重自己、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
「小豪快樂嗎?他喜歡過這樣的生活嗎?」
「每天玩樂,不需要有責任和壓力,為什麼不快樂!」這是父母膚淺的想法,一個人真正的快樂來自於全力以赴的付出和努力,「上帝賜給勤奮者最大的禮物是休息」,當我努力和付出,享受一夜好眠,我才了解一個有目標和夢想的人,才是真正的幸福。我不認為小豪沉溺玩樂是件快樂的事,就像爸媽把父母角色當成不得不的責任,而不是享受學習成長,小豪當然也不會是!
「小豪爸爸,你期待做什麼樣的父親?什麼樣的父親會讓你覺得幸福和快樂?」
「怎樣的爸爸,會讓小豪看到了會很開心,願意坐下來聊聊天或打打球?」
小豪的爸爸總以為,做一個供給孩子所有索求的爸爸,就是好爸爸,他不知道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最期待的是父親的陪伴,陪他去打球、游泳、騎車和冒險,一起流一身汗,做瘋狂的父子二人組,孩子最期待的,是爸爸的看重,願意把時間留給他。
「這樣孩子就會認真讀書?」他狐疑問我。
「事情」這兩個字很有意思,如果父母只期待自己要的結果,從不關心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是不會讓父母如願的。人是「互相」的,因為我們了解和賞識孩子,讓孩子好過,孩子也才可能珍惜和感恩父母的付出,讓父母覺得值得和安慰。
「孩子用功讀書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親子間的互動過程。」
小豪的爸爸一臉難堪,生意人每天忙交際應酬,最缺乏的就是時間。
「如果沒有時間,一定要有品質,」我提醒。
每天和孩子相處的短短幾分鐘,我們留下了什麼經驗呢?如果每次孩子和我們相見,都很愉快的和我們對談,得到我們的祝福和賞識,孩子也會看重自己,去思考自己未來的人生目標和努力自己的未來,有「情」的家庭,自然就會有好「事」發生!
「我試看看,做不到我也沒辦法了!我盡力了!」小豪的爸爸一臉無奈,原先想得到一個簡單的答案或祕訣,可以讓荒廢課業的孩子重新振作!沒想到得到的卻是自己要學習和改變。
我預料他不會認真去實踐,這是當前教育最大的難題,所謂的「520」,學校老師五天提升孩子,但父母不肯學習和改變,變成週六、週日的兩天,父母讓孩子的提升歸零。
孩子所有的問題,是父母的鏡子反照!
「孩子要不要認真讀書,不是父母可以決定的。找到明確目標和學習動機,他才可以忍耐讀書學習的辛苦和無趣,父母的職責是協同孩子一起找到讀書的理由。」
這樣的讀書苦, 連大人都受不了
孩子不想讀書只想玩樂是很正常的,如果大人把孩子的書本打開,也跟他們一樣每天10個小時,學習一堆枯燥乏味的課程,我相信沒有幾個父母做得到。
我曾問一群成績頂尖的國中生,從早上7點坐在板凳上一直到晚上9點鐘,每天超過12個小時的學習,是什麼樣的動機和動力,讓他們能忍住枯躁和辛苦呢?他們告訴我:
「不好好讀書,以後會沒前途。」
「不讀書,成績不好,以後要做苦工!」
「社會那麼競爭,不讀書會沒有未來!」
「不讀書!不知道要做什麼?」
「不認真讀書,會對不起爸爸媽媽!」
他們是因為恐懼或沒有其他的選擇而讀書。我反問他們,書讀好了,未來有高的學歷,就一定有好的發展嗎?成績好的學生,一定比不喜歡讀書的孩子有出路和前途嗎?
他們搖搖頭,大家都知道,高學歷未必未來一定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他們反問我,為什麼父母、老師還要他們認真讀書呢?
我告訴這群孩子,一個人未來的成敗,不在於學歷,而在於為自己努力和付出的態度,願意為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堅持到底的人,未來成功的機率,一定比散漫、不肯付出努力的人大。
我小時候因腦膜炎而損傷了部份智力,國小和國中都曾逃學和輟學,我恨死了讀書,我覺得這世界上,沒有比讀書更痛苦的事,我寧可去工廠做工或去當學徒,也不要上學讀書,好幾次被家人從木雕廠和塑膠廠找回家。
因為不想多讀書,所以我選擇讀高職,學一技之長後,可以不用再讀書和考試。但我在高職時,喜歡上寫作和哲學,我決定要再讀大學的哲學系,生命的特別安排,我聯考一再挫敗,七年考了五次聯考才考上了大學,支撐我的最大力量,除了父母全力的支持和師長的鼓勵,就是我對夢想的執著,我不只是「想」,而是「我一定要做到!」我為我自己出征,我為我自己的夢想在打拚。
許多人都以為我後來很會考試,其實是因為我不喜歡為考試而讀書,所以,我決心一次就要考上。
父母、孩子 都應為自己的角色負責
小豪的爸爸聽我講那麼多,似乎還是不了解我在提醒他,父母要隨著孩子學習成長,要把孩子的責任還給他孩子,激發孩子最大的夢想力。他還是只在問:「盧老師,你可不可以明確地告訴我答案,如何才能讓小豪認真讀書,不再讓我煩心!」
做父母是個學習的歷程,如果父母遇到一些不如期待的事,只想找到立刻解決的答案,而不是陪孩子一起面對和學習,我是很難幫到什麼的。小豪爸爸希望我能直接教導小豪改頭換面,做一個努力奮發向上的人,這是我做不到的事,孩子最重要的老師是爸媽,而不是我這個「專家」!
專家在家裡和一般人一樣,每天都要把握機會學習。無人可例外,都應為自己的角色和職位負責,如果父母沒有主動學習和承擔,孩子也會複製我們的態度,做一個不負責任的小孩。
我已經講得如此直接和明白,小豪的爸爸仍在原地打轉,焦急與無奈,父母不肯學習和改變,只期待孩子要學習和改變,我這個「專家」實在無力幫什麼忙!
缺乏學習動機和目標,讀起書來當然很辛苦,就像父母未覺察父母角色是持續地學習和自我提升,卻把所有問題都推給孩子,孩子怎麼可能會改變?
小豪的爸媽,都是這個社會頂尖成功的人物,在事業上,有很大的成就;但並不表示他一定有能力懂得經營婚姻和親子關係。
如果父母只期待孩子榮耀父母,而不是陪孩子一起學習成長,父母最後會只剩下一個空的稱謂。因沒有共同學習成長的經驗,父母不曾把孩子當做一回事,用心學習和經營,孩子未來也不會把父母當做一回事,看重父母的想法和感受。
人際互動理論中,一個很簡單的鏡子理論,講的就是我們要得到什麼,就必先做到和付出什麼。要鏡子裡的人對我們微笑,我們一定要先要展露笑容;要孩子把父母的期待當做一回事,父母先要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當做回事!
讓孩子看重自己、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
「小豪快樂嗎?他喜歡過這樣的生活嗎?」
「每天玩樂,不需要有責任和壓力,為什麼不快樂!」這是父母膚淺的想法,一個人真正的快樂來自於全力以赴的付出和努力,「上帝賜給勤奮者最大的禮物是休息」,當我努力和付出,享受一夜好眠,我才了解一個有目標和夢想的人,才是真正的幸福。我不認為小豪沉溺玩樂是件快樂的事,就像爸媽把父母角色當成不得不的責任,而不是享受學習成長,小豪當然也不會是!
「小豪爸爸,你期待做什麼樣的父親?什麼樣的父親會讓你覺得幸福和快樂?」
「怎樣的爸爸,會讓小豪看到了會很開心,願意坐下來聊聊天或打打球?」
小豪的爸爸總以為,做一個供給孩子所有索求的爸爸,就是好爸爸,他不知道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最期待的是父親的陪伴,陪他去打球、游泳、騎車和冒險,一起流一身汗,做瘋狂的父子二人組,孩子最期待的,是爸爸的看重,願意把時間留給他。
「這樣孩子就會認真讀書?」他狐疑問我。
「事情」這兩個字很有意思,如果父母只期待自己要的結果,從不關心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是不會讓父母如願的。人是「互相」的,因為我們了解和賞識孩子,讓孩子好過,孩子也才可能珍惜和感恩父母的付出,讓父母覺得值得和安慰。
「孩子用功讀書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親子間的互動過程。」
小豪的爸爸一臉難堪,生意人每天忙交際應酬,最缺乏的就是時間。
「如果沒有時間,一定要有品質,」我提醒。
每天和孩子相處的短短幾分鐘,我們留下了什麼經驗呢?如果每次孩子和我們相見,都很愉快的和我們對談,得到我們的祝福和賞識,孩子也會看重自己,去思考自己未來的人生目標和努力自己的未來,有「情」的家庭,自然就會有好「事」發生!
「我試看看,做不到我也沒辦法了!我盡力了!」小豪的爸爸一臉無奈,原先想得到一個簡單的答案或祕訣,可以讓荒廢課業的孩子重新振作!沒想到得到的卻是自己要學習和改變。
我預料他不會認真去實踐,這是當前教育最大的難題,所謂的「520」,學校老師五天提升孩子,但父母不肯學習和改變,變成週六、週日的兩天,父母讓孩子的提升歸零。
孩子所有的問題,是父母的鏡子反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