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分享:好老師消失中

好老師消失中
作者:彭明輝(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親子天下雜誌 42期2013-01-01
好老師消失中

邱劍英攝
「教師」是教育的中心,然而實際觀察國內的教育現場,卻是老教師不退休、流浪教師創新高,20年內恐將成為嚴重的問題。

十二年國教的政策目標一廂情願而很難落實,另一方面教育界卻有著一個日漸惡化的問題:教師平均年齡逐漸老化、新血更替的管道逐漸窄化,教師的平均專業能力將逐年惡化,而二十年內全國將有嚴重的教師不足現象。這個問題遠比十二年國教更值得教育部和全國關切,卻一直沒有獲得各界應有的重視。
少子化的效應使得許多學校出現超額教師,堵塞了學校進用新教師的管道;其他學校擔心少子化會在未來衍生超額教師,因而遇缺不補,以代課教師頂替,實質上也等於是停止了招募新進教師。這些因素,使得全國教師世代交替的管道嚴重堵塞。
屋漏偏逢連夜雨!近年來,教師退休制度一再遭遇兩黨以「不公不義」、「不合時宜」為由任意刪減,完全罔顧政府信賴保護原則及一八%的歷史背景,使得全國教師風聲鶴唳,完全不知道未來的退休金到底能有多少。因為害怕晚年時退休金不敷所需,許多教師即使早已體力不支,仍勉強繼續任教,不肯退休。這使得教師世代交替的管道更加狹窄,全國教師平均年齡老化的速度雪上加霜,幾乎是每年上調一歲。
優秀年輕教師找不到教職
另一方面,老教師不退休,使得優秀的年輕教師更難找到教職。二○○五年時,全國有一千多位超額教師,以致各級學校進用新進教師的管道為之阻塞。當年台北市教師甄選普通科教師的錄取率低到僅有○‧四六%,合格的流浪教師卻超過五萬人,因此引發了「六二一流浪教師大遊行」。去年暑假結束時,流浪教師人數再創新紀錄,高達七萬六千人,形成教育界極端荒謬的現象:許多優秀而熱情的年輕合格教師找不到教職;渴望退休的老耄教師卻不敢退休,六十多歲還在努力累積風雨飄搖中的「所得替代率」(「退休後每月所得」除以「退休前每月收入所得」)。此外,愈是貪財而沒有責任心的教師,愈會堅持「扣多少補多少」,堅持到最後一刻才退休,以便把政府以「所得替代率」扣除的月退金,用年資補回來。
如此倒行逆施的結果,教育品質肯定將逐年惡化。假如教師所得替代率繼續往下調降,而退休年齡繼續往上調升,教育界世代交替的管道將會堵塞得愈來愈久,教育品質惡化的程度將難以想像。
平心而論,國小教師往往二十歲出頭就開始任教,五十五歲的時候已經教了三十多年,心力交瘁,要繼續擔負包班制的國小教育重任根本力不從心;一旦過了六十歲,年齡猶如學童的祖父母,也許慈祥有餘,但是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應付國小低年級學童處理不完的糾紛,以及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叛逆。把這些老人留在教育崗位上,早上七點多就到校、中午不能午休、下午四點才送走學童,對他們是整整九個小時持續的折磨,對學童其實也是折磨!
不僅如此,目前許多教育學分班已乏人問津而招不到學生,假如上述世代交替管道的阻塞現象持續十年以上,連師資培育的管道都將徹底廢弛。那時候,一旦大量老教師屆齡被迫退休,目前的流浪教師或者早已轉行營生,或者早已因失業太久而意志消沉,屆時會找不到可以遞補的合格教師。到時受害最深的將是全國學子,而不甘受害的父母只能選擇讓孩子在家自學。教育制度之荒謬,莫此為甚!
教師世代交替管道須暢通
假如這不是我們願意接受的未來,現在就必須開始讓教師世代交替的管道保持暢通。每校每年固定招收一定額度的優秀新進教師,並以設計周延的教師評鑑制度,配合合理的退休制度,引導不適任教師逐年退休。此外,小班小校是推動適性教育與多元發展必備的制度性基礎,同時也是讓世代交替暢通的重要管道。與其把資源拿來推動一廂情願的十二年國教,不如把資源拿來優先解決教師世代交替與小班小校的問題。這樣既可提高教育品質,又能讓該退休的老人安心退休,同時讓優秀的年輕教師學有所用,對教育品質的提升應該會遠遠勝過十二年國教。反之,如果不積極去處理教師世代交替的問題,屆時國中小教育毀了,免費的十二年國教又有何用。
教育不是什麼新鮮事,這行業的歷史已經超過五千年,不管教育理論如何變,總不出教師、教材與教法。擇優錄取教師,給他們應有的尊嚴與待遇,安排適當的進修管道以及不適任教師的退場機制,這才是教育的根本。把這事做好,遠比國教要九年或十二年還更重要。因為,沒有好的老師,空有好的教材與教法也是枉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