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在論語子路篇的一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真是先知啊!

不僅在職場上得以印證,甚至在OO團體也是深刻感觸
而通常在「選舉」時期引以為最

不僅見識到「和而不同」的理想切磋的意念
同時也遇到「同而不和」而二分攻擊的狀態

想起去年流行一時的「魷魚遊戲」
個人曾110.11拙筆一則短箋:

崇高境界vs可笑神話
道德仁義vs黑心欺瞞

分級標準他律自律
遊戲裡的給錢殺人,殘忍血腥 與
現實世界有利則留,無用即丟,比不上嗎?
冠冕堂皇,虛偽欺善,暗渡陳倉?
這個世界本來就慘忍,哪裡比不上一場魷魚遊戲?

個人沒看過這部片子,所以不想憑空替團體寫啥勞什子呼籲。
大概翻閱評論,遍覽這社會現況難道真少了類似戲碼嗎?


無非就是個挑戰人性(人心)敢不敢揭露真實而已?還是繼續彰顯忠誠仁愛?抹黑造謠、霸凌攻訐、污衊矯篡,這有比較不血腥嗎?
我們要教育孩子夢幻境界(神為?)?和自己的作為對比,到底是崇高境界還是鬼話連篇?嘴裡講的仁義道德?心裡想的是目無尊長?罔顧倫理?偷矇拐騙?狡獪連篇?掌大愛為公行而私利之實?殺人吃人之後,再給自己一個合理的理由下台嗎?


自己都把這些琉璃牌匾視若免死金牌,要拿什麼可笑神跡去指謫(渡化)蒼生?


不過又是一個妙禪而已!



本為大愛志工團體
應非以利而結合
那麼
互相攻訐又是為了什麼呢?
真真是為了理念?
還是為了虛無縹緲的名位?

強勢凌駕又有什麼意義呢?
離開了這些團體
回頭這些看似風光的架子都會變成好笑的紙糊舞台


你(妳)到底圖的是什麼呢?






原摘自2018.01.10有感


2022-06-07

治療的選擇:身陷火獄,究竟該滅火還是救人?

 

隨著地球的過度開發環境遭受破壞,資源漸漸匱乏;新自由主義席捲全球,讓所有人異化更加嚴重;社群網路崛起,每個人都受到嚴格自我形象的催逼...,在這樣的末日之際生而為人,要能健康、快樂、喜悅簡直像是不可能的任務,反而受苦,才是人生常態。或許可以說,我們都深陷火獄之中。​

此時,心理治療作為一個以西方個人主義為基礎的助人專業,乍看之下似乎是一個清涼解方,試著以療癒回應受苦。然而「治療」本身所隱含的概念,就是將「疾病」、「症狀」、「反常」,透過各種治療哲學(背後隱藏的意識形態)與治療技術,將個體轉換成「健康」、「無異狀」、「正常」的。​

但當環境沒有變、壓迫持續存在、異化不斷發生,我們卻用成長心態、自我照顧、正念、正向思考來讓個體適應這有毒的外在世界。於是,在這樣的治療實踐當中,我們容易把 #社會問題心理化、 #結構壓力個人化。彷彿,我們治癒了一個個人,卻忽略甚至縱容了這個源源不絕製造出受苦之人的龐大社會機器。​

《我們擁有心理治療一百年了,但世界變得更糟》作者James Hillman就提出質疑,為什麼心理治療——尤其是作為一種具有批判性和解放性的實踐,而非純然是一種論述——至今始終沒有為邁向人性化的社會改革乃至社會行動帶來顯著的推動力,甚至往往會變成一股持續鞏固著保守意識形態的維穩力量?​治療究竟支持的是受到壓迫的邊緣族群,或其實反而是在幫助壓迫人的權力結構消滅麻煩? 

此時令人不禁思考,作為一位治療師的倫理,應該是致力於創建一個沒有人需要治療的良善世界,還是鞏固這個需要治療師存在的扭曲惡土?我想,這是始終辯證不休的命題,也是所有治療師只要一日身為醫者,就需要反覆思索、扛在肩上的責任。也許下面這一段話,可以是治療師社群中,彼此對彼此的提醒與勉勵。​ 

 

「治療的目標,永遠不該是幫助人們適應壓迫。」——卡門庫爾
”The goal of therapy should never be to help people adjust to oppression.“——Carmen Cool


****************************

這段文值得深思。


長期我接觸特殊生,不論是輔導漢昇讓他與世界「聯繫」而成為這之間的「翻譯官」?

抑或是我自己可能就是沒有被診斷出來,很臨界的星星人,只是因為在地球生活久了

「刺激」夠多而看起來像地球人一樣「正常」?


但事實上卻都是以一個「正常」地球人的心理治療模式在對待外星人,從地球人看起來是對的,為我們好的,但事實上是真的正確?正常?最好?

殊不知是不是壓抑著不正常舉措而適應地球環境?

答案,未可知?

因為好像從來沒有一種真正的評量/檢測/數據能夠說明/證明這些目前的方式是真實的結果?


另外,值得檢討的是,所謂「正常」是甚麼呢?

概約可以說大多數人遵從的條款稱之為正常,少數,就是不正常?

星星人在地球上要遵守的便是地球人的溝通模式與生活習慣,所以,差異大的部分必須被調整為「地球人的正常」,那並非是星星人的正常。


那,要讓星星人「知道也瞭解」這層,可能就得先用星星語跟他們溝通了(笑)!

用「星星眼睛」看世界,用「星星語」溝通,讓星星人屈於地球人的「正常」,執著的到底是誰的正常呢??



2022-06-03

自閉兒多見於男生?也許只因我們不懂自閉女孩的「偽裝術」

 


自閉兒多見於男生?也許只因我們不懂自閉女孩的「偽裝術」

坊間都說男孩子有自閉症的機會比女生多幾倍,因為根據過去的研究,自閉兒的男女比例為4:1。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可能是與自閉症女孩的偽裝術有關?

美國戴維斯加州大學 2020 年的一個研究指出,自閉症人士的嚴重程度會因應性別及年齡而有所變化,當中女性的自閉症特徵會隨成長而「減少」。這聽起來是件好事,研究員卻表示,這可能只是女孩子「偽裝」的能力較高。她們似乎比男生更懂得利用觀察及認知能力去學習社交場景,將自己的自閉症特徵隱藏起來。

事實上,自閉症女性不只「偽裝」的能力較高,有些女孩更有著和一般自閉兒不一樣的特質,使她們難以被發現!

例如我們通常認為自閉兒的語言能力一般,像過去有研究發現自閉兒會較少使用與認知過程(cognitive process)有關的詞彙,從而推測出他們將會面對的社交挑戰。縱使研究對象多是男生,大家都會認為這種特質也同時適用於自閉症女孩。

不過,美國費城兒童醫院2019年的一項研究就嘗試用講故事的方式,了解自閉兒的男女之別。研究發現,即使自閉程度相當,自閉症女孩仍會比自閉症男孩運用更多與認知過程有關的詞彙,例如是「想(think)」或者「知道(know)」等,使用數量更和普通女孩相若。這代表自閉症女孩子跟普通女孩乍看之下,難以辨識。

換言之,即使同樣患有自閉症,女孩和男孩的自閉特質可以很不同,甚至讓許多擁有自閉特質的女孩在年幼的時候無法輕易被辨識出來,長大後她們又已經學會了「偽裝」。有學者更指出,過去參與自閉症研究的研究對象中,男性為女性的三至六倍,反映出我們對自閉症女孩的理解還遠遠不足夠。

如果說自閉兒在社會上常被忽略,那麼自閉症女孩的需要恐怕就更難被看見……也許她們的數目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

🔸 自閉症譜系障礙需要由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等專業人士做評估和診斷,大家如果有懷疑,記得盡早求助呀!

#認識自閉兒 #關顧自閉症 #POPAx賽馬會喜伴同行 #不一樣都一樣 #家有自閉兒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
======
想了解自閉特色人士的世界或學習訓練工具,可參加以下網上學習平台的免費課程: www.asdsupport.org.hk
======
資料來源

1️⃣ Einat Waizbard-Bartov, Emilio Ferrer, Gregory S. Young, Brianna Heath, Sally Rogers, Christine Wu Nordahl, Marjorie Solomon, David G. Amaral. Trajectories of Autism Symptom Severity Change During Early Childhood.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20; DOI: 10.1007/s10803-020-04526-z

2️⃣ Jaclin Boorse, Meredith Cola, Samantha Plate, Lisa Yankowitz, Juhi Pandey, Robert T. Schultz, Julia Parish-Morris. Linguistic markers of autism in girls: evidence of a 'blended phenotype' during storytelling. Molecular Autism, 2019; 10 (1) DOI: 10.1186/s13229-019-0268-2

自閉症患者幾乎都是男性??主流印象可能讓未獲診斷的女性自我傷害

 

般認為,男性比女性容易患自閉症,媒體描繪的自閉症患者也幾乎清一色是男性,例如電影《雨人》裡的雷蒙(Raymond)。然而,英國首屈一指的神經學家哈佩近日指出,「自閉症男多於女」的主流印象,加上女性較擅長隱藏自閉症特徵,導致英國可能有20萬自閉症女性未獲得診斷,這對她們的心理健康恐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導致這些女性自殘或罹患厭食症。

英國自閉症女性的人數被低估

英國國家健保局(NHS)預估,全英國的自閉症患者約為70萬人,男女比例為10:1,但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社會、遺傳暨發展精神病學中心(Social, Genetic & Developmental Psychiatry Centre)哈佩教授(Francesca Happé)拿到50萬英鎊(約新台幣1950萬元)的研究補助,調查自閉症類群障礙(ASD)的性別差異,她指出英國自閉症女性的人數被低估了。
由於先前的研究認為自閉症患者大多為男性,因此相關研究團隊往往只找男性受試者,接受自閉症大腦造影研究的受試者男女比例為8:1。近年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自閉症女性人數遠遠被低估了。近來研究透過積極篩檢的方式,發現自閉症患者的男女比例為3:1,根據這個比例,英國自閉症女性人數達到20萬人左右。哈佩教授指出,如果自閉症診斷過程能為女性量身打造,那麼自閉症患者的男女比例很可能是2:1。

哈佩教授說:「這表示我們從研究中獲得的自閉症知識其實只跟自閉症男性患者有關……我們忽略了自閉症的婦女與女孩,我認為這個問題是真正的性別平等議題,我認為我們也遺漏了許多自閉症女性,也做出錯誤的診斷。」

女性往往比較善於隱藏自己的自閉症特徵

她說女性往往比較善於隱藏自己的自閉症特徵:「她們可能會選定班上或職場某位受歡迎的女性加以研究,並模仿她們。」此外,由於普遍認為男性較可能罹患自閉症,因此如果女性有社交問題或溝通問題,父母、教師、臨床醫師比較不會認為她們可能是有自閉症。
許多自閉症患者還會受到心理健康問題所苦,包括焦慮、沮喪、自我傷害,去年英國醫學期刊《分子自閉症》(Molecular Autism)一項研究找了60位因為厭食症而住院治療的女性加以調查,結果發現其中23%符合自閉症的診斷標準,但這個研究結果需要更多證據,以判斷符合自閉症標準的厭食症女性是否先出現溝通障礙與社交障礙,才出現飲食失調症(eating disorder)。哈佩教授說:「如果臨床醫師看到飲食失調症的情況,卻沒想到自閉症,那他們的診斷就停在這裡了。」

去年一項研究找了60位因為厭食症而住院治療的女性加以調查,結果發現其中23%符合自閉症的診斷標準(取自Pixabay)
英國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Anglia Ruskin University)的自閉症研究學者貝爾徹(Hannah Belcher)說,她長大成人之後才被診斷出有自閉症。她透露自己從小就很焦慮,所以14歲就不再上學。

貝爾徹說:「直到我23歲,我去找藝術治療師,對方表示我可能患有自閉症。我敢說如果我早點被診斷出有自閉症,兒時的我在焦慮時會獲得更多的支持,承受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會比較少。」

英國全國自閉症協會自閉症中心(National Autistic Society’s Centre for Autism)主任波維(Carol Povey)說,過去幾年,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英國自閉症女性的人數被低估了,因此轉診到自閉症診斷中心的女性人數也穩定增加。波維說:「問題在於專家往往無法理解自閉症在女性身上展現的方式會不同,許多自閉症女性終其一生都沒受到診斷,也不理解自覺與別人不同的原因。」


心理學家Tania Marshalls整理自閉症女孩特質

 

心理學家Tania Marshalls整理自閉症女孩特質:


........................................


1. 表現出高於平均的天才智力,某些方面的學習障礙,超強的長期記憶力
2. 非常專注工作、過度工作,感受到很多壓力
3. 被要求一次性處理多項事情時產生挫敗感
4. 笨手笨腳,平衡感差
5. 難以入眠,晚上喜歡醒著做創造性活動
6. 喜歡學習、堅強的意志力、完美主義者
7. 喜歡遵守特定生活規律,喜歡事情一成不變
8. 學習上時常輟學,反覆開始/結束課程
9. 有無法保持長期工作的經歷
10. 在外界與家裡表現得不像同一個人
11. 可能有退回黑暗、私人、獨處安靜空間的需要
12. 有幽默感
13. 有反覆性強內省焦慮、關注細節
14. 時常伴有負面的強迫性思考,不可變通的非黑即白思考方式
15. 她們長期不間斷處於焦慮狀態,時不時進入抑鬱狀態,調節情感或壓力有困難。
16. 可能發展出有障礙的心理保護模式,例如自大、自戀
17. 擁有節奏、語調不尋常的聲音,說話太大聲或太輕柔,卻不能意識到
18. 傾向安靜、一個人的生活,與自然動物相處,易受禪宗佛教吸引
19. 社交導致的疲乏,導致他們有時候會缺席
20. 社交讓她們筋疲力盡,有社交宿醉,在社交場合很容易超載迴避
21. 無法應對衝突、爭吵、被吼、打架,對以上情節非常敏感,不想牽連其中
22. 難以為自己辯護、需求幫助、建立界限
23. 可能覺得社交場合無聊,更喜歡與事物相處
24. 時常斷絕與他人的聯繫,比起小組交流,更喜歡一對一交流(且表現更好),在大型社交場合感到困惑、壓力和焦慮
25. 撒謊讓她們不舒服
26. 喜歡討論她們感興趣、有熱情的話題,不喜歡膚淺無深度的八卦閒聊
27. 通常有被霸凌、取笑的經驗,或者就是無法合群
28. 格格不入的奇特份子,看起來古怪、孤僻、獨特
29. 會為融入團體而努力,透過複製、模仿他人,如此得以合群
30. 通常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
31. 難以發現他人的意圖
32. 從字面上理解意思
33. 社交上表現得天真,相信別人告訴她們的話
34. 更在意這個人本身,而不是以對方年齡性別判定人
35. 其中一部份人難以談論自己的感受
36. 說話和想法時常冒犯他人,指出他人錯誤,提供過多的細節,問令人難堪的問題
37. 她們的情緒表達可能太誠實不懂掩藏
38. 高度敏感,無法看新聞、報紙或聽收音機、看暴力節目、恐怖電影、傷害動物
39. 感官過敏,含聽覺、視覺、味覺、觸覺、嗅覺、運動平衡,直覺上也高度敏感,無法忍受疼痛、噪音、某些質感的衣服、肢體碰觸。
40. 穿著與同年齡人不同,穿得古怪或只考慮舒適。
41. 當無法忍受某些感官知覺時,出現退縮和隔離自己的現象
42. 感知能力很好,享受生活中幽微的事情:味道、氣息、聲音、藝術作品、音樂
43. 對藥物過敏,比普通人對這些物質有更強烈的反應,並且迴避;對食物也容易過敏
44. 情感上,這些女性的感受會比較深,其他人的心情會感染她們,特別是她們身邊的人非常負能量,她們個人也會被影響
45. 太敏感、同理心過度
46. 她們對情感痛楚十分敏感,會被電影、藝術作品、音樂深深觸動
47. 強烈的第六感,通靈能力及共感能力,能夠直接感受到別人的感受及某些事情,但不能解釋為什麼她們知道。缺乏認知同理,但有遠比認知同理更奏效的「共感」。認知同理是覺察他人意圖和想法,共感則是感同身受和感知他人情緒的能力。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自閉症患者無法同理,無法為他人著想、感同身受,但根據Tania Marshalls這位權威專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高功能自閉症的女性不是這樣的,高功能自閉症女性實際上可以極具同理心。
48. 她們非常內省,有很高的自我覺察能力,很多女性花費多年試圖了解自己,閱讀自助書籍和心理學書籍,可能很多哭泣,看過很多心理醫生,很多焦慮,時不時抑鬱。試圖了解自己和找到答案,為何自己如此不同。
49. 她們對正義、環保、民主、動物保護等議題敏感,真心喜歡為社會邊緣人爭取權益
50. 天生的領袖、獨立、意志堅定、決斷競爭心強,具有社會正義感、很有創造力
51. 對批評過於敏感,也許不會有很強的自我認同和自尊心。
52. 很較真

2022-06-01

111-06-01 回到翱翔的天空


 
從小到大
💕小學:六年全勤,唯一一次生病也要抱病趕在第一節課到😔
💕國中:三年全勤,不需要人家叫就自己起床,連遲到都沒有,有一次還對賴床的哥哥「視若無睹」的自己出門了😂
💕高職:三年「算」全勤,只因比賽事務公假一日💕
💕大學:大一因為國際賽休息一個月衝刺+出國
💕碩班:還是畢業典禮之後,確診COVID-19在5/24-5/31休息八天,「居然」成為這輩子最長⋯⋯⋯的假期😅

今天一早,已經收拾好自己的房間,又出門去實驗室了⋯
幾日陰雨綿綿,再度露出睽違已久的藍天陽光,你已展翅回到屬於你的天空💕

#星星天使早八到晚十都不在家
#高職以後連寒暑假都沒有了
#高二進入技藝競賽就沒有了週休
#為了鍛鍊體力的長跑只有生病和颱風天才中斷
#大學補課追進度能塞能讀就不放過
#碩班進入白熱化階段假日一併栽進去
#大學A級成績畢業碩班就說一定要拚到GPA3.5以上
#我真的很好奇電子腦袋運轉都不會覺得要燒掉嗎?
#以前是我給你擁抱給予你挑戰的勇氣現在是你的努力不放棄給予我強大正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