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0

「自閉症基金會」發展遲緩兒童親職技巧訓練

 星星天使的翻譯官課程

👍👍👍
一個手把手的教養傳遞,對初為身障的家長,消除不少焦慮與摸索的疑惑💕

撰稿/邱靖惠

 

記得第一次看到彤彤,4歲的她身形看起來像2歲,整個人趴在椅子上,面無表情不跟人互動,完全沒有這個年齡應該有的活力,陳姮縵組長回憶當時與彤彤的初遇。彤彤出生後被診斷為罕見疾病合併發展遲緩多重障礙,經過多年早療進步依然有限,後來媽媽參加CST親職技巧計畫,學習如何在家跟孩子互動,彤彤終於展現大幅進步,媽媽也從一開始的無助到分享看到孩子的改變,後來最後一次家訪,媽媽甚至帶著彤彤親自到捷運站,陳組長分享那一刻內心的感動。

 

——「向著陽光前進的蝸牛」自閉症基金會[1]

 

對於發展遲緩的孩子及家庭而言,復健是一條漫長辛苦的路,不僅要投入大量時間、人力帶著孩子跑一個又一個的早療課程,在專業資源不足的地方,更是困難重重。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看到這些家庭的無助,在臺灣自閉症之父——宋維村醫師牽線下,於2017年引進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WHO)的照顧者親職技巧訓練計畫(Caregiver Skills Training Programme,以下簡稱CST),帶領著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及基金會共同組成核心小組合作,更憑藉此計畫榮獲2019年度傳善獎殊榮。

讓早療融入家庭日常:WHO-CST親職技巧訓練

CST係一以家庭為中心的早療模式,透過訓練家長在家教導孩子,每天以少許時間使用CST技巧和兒童遊戲,來促進兒童溝通、互動,以及參與家庭和社會活動的能力,讓早療自然地融入孩子的日常。

 

當年第一批接受訓練的導師陳組長說明基金會執行的方式,第一年WHO派3位美國講師來臺培訓主訓導師(Master Trainer,多人同時培訓,最終選擇3位臺大治療師與陳組長擔任),再由主訓導師培訓各地有治療師或有早療背景的訓練者,為家長開設課程,授予其在家可促進孩子溝通及互動能力的技巧,讓家長自行輔導孩子以發揮家庭的力量。

 

整個計畫包括9次家長課程(隔週上課),並搭配3次家庭訪視、7次電話訪問。WHO-CST原設定服務對象為家有2至9歲發展遲緩兒童之家長,核心小組在考量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目前以2至6歲幼兒家長為主,每單位每一梯次可有6組家庭參與。至今已進行第四年,今年更推廣至6個縣市10個單位。

 

CST親職課程主軸

 

①      介紹CST以及如何使孩子持續參與(分2次課程)。

②      幫助孩子共同參與遊戲及家庭例行活動。

③      了解溝通。

④      促進溝通。

⑤      預防挑戰行為——幫助孩子維持參與和情緒調節。

⑥      教導代替挑戰行為的方式。

⑦      以小步驟和不同層級的協助教導新技能。

⑧      問題解決及自我照護。

 

CST課程是依照遲緩兒家庭會面臨的問題來設計,課程順序也有精心安排,運用實例與團體討論,讓家長學習親職技巧。此外,課程也因應臺灣文化進行調整,「像第一、二堂課『汙名化、歧視』這個主題,很多家長都有不愉快的經驗,所以談到這個話題就會有比較多情緒,原始課程只是輕輕帶過,但我們跟美國不一樣,需要增加很多同理」陳組長表示。

「挑戰行為」主題也是,原本教案只有教家長解決方法,後來在課程預演討論後,宋醫師決定加上怎麼判斷孩子挑戰行為的背後原因——可能是焦慮、無聊引起的自我刺激反應,或是要調整自己的情緒起伏,或是依照訓練者的專業來多做解釋,讓家長更清楚。

 

家長是關鍵:整合型家庭早療模式

重新看到特殊兒與照顧者的狀態,回應他們的需求是CST的特色。「家長原本的親職能力、親職技巧是CST的成功關鍵,家長只要改變,小孩就能改變」,陳組長不諱言,在強化家長親職能力與技巧這一塊,CST臺灣團隊花了很多功夫,包括安排訓練者帶領課程的3次預演。同時,為了讓家長更理解課程內容,將原本只是簡單的句子解釋更清楚,調整用詞、增加實例,以適用於有不同社經、教育、文化或地域背景的家長。

CST家長課程,由兩位訓練者輪流帶領講解,並從討論中將內容改為家長在家可促進互動的好方法

 

除了課程外,也搭配家訪、電訪服務以核對並促進家長學習狀況。課前會先家訪,這第一次的接觸,是由兩位訓練者(同時為課程帶領者)到家裡進行親職功能、親子互動、家庭環境的評估。

陳組長回想過去訪視經驗,「因為家裡就是工廠環境比較雜亂,阿公不好意思地說,歹勢家裡卡亂。我就說不會啦,這就是厝啊!阿公就變得很開心。我覺得只要有心要做的家長,我們可以提供給他們相當的支持和陪伴」。在課程中間的第二次家訪,訓練者會觀察家長是否有調整、態度有沒有改變,第三次則是重新回顧課程所學,讓家長看到自己的改變。

 

「像我們有遇過媽媽當孩子尖叫的時候,她就跟著尖叫、或者是孩子已經很大了還被家長服侍得好好的…這些都是在家訪的時候,觀察到的親子互動,可以作為後續課程中調整家長觀念的素材」,陳組長補充提示家訪的重要性。

 

此外,CST課程亦會搭配7次電訪以掌握家長參與意願及執行狀況,特別是課程中、後期,有些家長本來意願很高,可能到中、後期會疲乏,此時督導就會跟訓練者討論因應策略。例如,在課堂上檢視家庭練習狀況時,可以用什麼話語鼓勵家長。透過家訪、電訪的發現回饋到課程裡,這一來一回的反饋,就能讓課程內容更貼近家長的生活,引起更多的共鳴。

 

分析3年執行成果後發現,上過CST的家長,在家長賦能(empowerment)、孩子行為處理、親職的信心等3部份的量表得分都有顯著進步。

尊重孩子選擇,看見星兒需求

「只要正向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的情緒調節和溝通動機都會有所改善,這是CST一直強調的重點」,陳組長特別說明。每一堂課訓練者都會強調尊重孩子意願帶來的好處,上課過程中也會給予家長正向回饋作為示範。當家長尊重孩子的選擇時,就可以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也會比較有信心幫孩子做決定。

「CST是一個整合早療很好的資源,它可以幫忙整合我們不同的治療模式、學派,讓家長了解最適合孩子的早療方式,CST就像是一個中繼站,其他的早療都還是需要持續的進行。」陳組長強調,有別於其他的早療服務,CST帶著家長重新將焦點放在孩子身上,了解孩子的特質與需求,才能為孩子選擇最合適的課程及方向。

 

養育小孩就像是不斷地挑戰過關、打怪,是家長一輩子的課題,若是碰到特殊需求孩子,挑戰性又更高。彤彤媽媽說:「有了CST,我們就像蝸牛一樣,不論距離多遠,都可以勇敢向前走!」[2] CST有別於傳統制式親職課程,加入訪視服務,融入家長支持團體概念。而基金會及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更是投注許多力量,從核心小組、督導、訓練者彼此互相合作,呼應家長們的殷殷期盼,一同幫助家長調整心態,更貼近特殊兒需求,讓親職課程發揮最大效益,引領特殊兒家庭面對未來漫長的復健與成長之路。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

 

由臺灣自閉症之父宋維村醫師集合患者家長代表以及關心自閉症者之各界人士共同推動,於中華民國77年1月24日正式成立,為臺灣第一家專為自閉症者及其家庭服務的非營利組織。目前服務據點包括北投、士林兩所成人日間作業設施及臺北市第一家提供社區居住家園夜間服務的松德家園。

自閉症

這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而引起的發展障礙,根據美國《DSM-5精神醫學診斷手冊》診斷標準生活行為應包含:

①    社會溝通和社會性互動方面有質的缺陷、

②    侷狹、重複或固定的行為和興趣。

因其溝通互動方式,以及某些重複、固執的行為,跟許多地球人不太一樣,彷彿來自外星球,因此又有「星星的孩子」之稱。


本文特別感謝由臺大醫院兼任醫師宋維村醫師所帶領的CST計畫幕後重要團隊——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丘彥南醫師、蔡文哲醫師和林祥源醫師等的專業協助,以及基金會劉增榮執行長所組成的核心小組,及4位主訓導師(李素貞、蕭媺妮、諶冠潔及陳姮縵)在臺灣的持續推動。

 

[1] 自閉症基金會,2019。【向著陽光前進的蝸牛】——自閉症基金會。傳善獎。取自:https://reurl.cc/14vGpX。

[2] 引自自閉症基金會,2019。【向著陽光前進的蝸牛】——自閉症基金會。傳善獎。取自:https://reurl.cc/14vGpX。

文出:https://www.cylaw.org.tw/about/advocacy/11/491


新聞:CST自閉兒家長早療課 9月開課

2020-12-20

蔡傑爸 - 善的循環

 
但願
善的循環,可以一直循環下去
永無止境!
----------------------------
蔡傑爸-善的循環

昨天一進到演講會場, 如同往常的習慣, 先裝筆電,接上音源線, 然後測試現場的聲音, . 我隨便放了一首曲子~ 光良的「童話」來測試, 現場的音量太大, 承辦人協助調整, 校內老師也開始陸陸續續進場。 . 一名老師看見我們在測試, 就大聲的對承辦人說: 【音樂不用測試啊】! 【我來唱就好了】! . 我想... 她是在開玩笑吧! . 沒想到接著.... 老師真的大聲唱了~ 『我願變成童話裡 你愛的那個天使, 張開雙手 變成翅膀守護你…..』 . 這是對自己歌聲有自信的老師才敢做的事情, 我馬上感受到校園的風氣就是如此熱情, 這是我喜歡的教學環境。 . 嗯, 老師確實唱的蠻好聽的, 我已經預測到…. 今天的演說又會是美好的一天。 . 在這麼冷的天氣, 我依然講到全身是汗, 不得不脫掉外套。 . 一個故事、一個電影最重要的不是色彩, 不是他的場景有多大, 而是他的情感有多真實, 還有多誠懇, 想跟觀看的人做個交換溝通...... . 一個家庭誕生一位【重度】身障兒, 為配合醫院及學校的時間, 通常夫妻需要有一位把工作辭掉, 全心全意帶著孩子做治療, 因為「治療」並不是「一次」就會痊癒了, 這是一場「長期」的抗戰。 . 特殊兒有別於一般正常幼兒的教養方式, 「主要照顧者」需要每天到學校裡陪讀, 要帶孩子去醫院治療, 整天視線都不能離開孩子, 偶爾有相關的早療成長課程也要撥空去上, . 通常會為了孩子去上課的人, 就是晚上等著另一半回家吃飯, 忙完家事,不能休息, 還要繼續陪著孩子一直練習, 幾乎都是「媽媽」在扮演這樣的角色, 我們家比較特別,不是媽媽, 是....爸爸。 … 我是個有口語障礙的人, 講話結結巴巴的, 小時候成長遭遇許多誤解, 在學校被同儕嘲笑、被模仿都是常有的事情, . 自己的人生如此, 也就認命不計較了, 當我的孩子被診斷是自閉症後, 心碎之餘, 我已經能夠預見他的未來的路有多麼艱辛, 我愛我的孩子, 我實在無法眼睜睜看著孩子也要走上這條路。 . 為了孩子,我辭職了, 開始以全職爸爸的身分到學校陪讀, 一起參與孩子的種種治療課程, . 期間,我看到許多問題, 我相信專業,可是.... 並非每樣事情我都可以完全認同老師的作法, 我也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 礙於我自身的表達能力不佳, 無法當場跟老師說清楚, 我又開始退縮到小時候的窘境, 怕自己講話結結巴巴的模樣會讓老師聽得很痛苦, 所以...我通常乾脆就不講了。 . 「家長會因為孩子而成長」這句話果然沒錯! 為了不耽誤老師的休息時間, 也避免我結巴的窘境一直發生, 就算我每天都在學校裡面陪讀, 每天都與老師見面, 我還是不想讓老師看到我講話會結巴的模樣, . 我想到.... 我與老師的溝通方法最好還是用「寫信」。 . 每當夜裡孩子入睡後, 我會整理一下思緒, 將問題紀錄下來, 當紀錄累積到一定的量, 我會彙整成一篇文章, 再以書信的方式寫給老師, . 關於「教育」, 有時候並不是「對」或「錯」的問題, 而是立場的不同,角度的不同, 看法自然就會不同, . 如果每當家長看到有意見的地方, 都要氣沖沖直接找老師理論, 衝動之下難免會有些不理智、不好聽的語言出現, 親師關係就會產生嫌隙。 . 寫信,可以沉澱心情, 可以冷靜思考問題的所在, 這樣的溝通方式雖然是比較麻煩, 不過隨著孩子成長, 幾年下來不管換了幾所學校、幾位老師, 我寫信給老師的作法一直沒改變過, . 後來才知道原來我寫的信, 老師們私底下看了都會落淚, 老師們之間都會口耳相傳。 (學校裡很多老師也開始慢慢知道蔡傑是誰了) . 蔡傑讀幼稚園大班時, 『蔡傑爸』沒在工作賺錢, 只當《全職爸爸》這件事情, 我感覺..... 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已經知道了。 . 在社工、特教老師、治療師的建議下, 我成立一個以孩子命名的部落格, 裡頭所呈現出來的是我這六年來關於自閉兒的早療紀錄, . 有文字、有影片、有插圖, 很榮幸! 第一年即獲得到「教育部落格大賽家長組佳作」、 「全球華文部落格大賽親子家庭入圍」兩項獎項。 . 我是自閉兒的父親, 我知道「障礙」往往來自於「不了解」, 要怎麼讓社會大眾願意來了解? 是我成立部落格的初衷, . 我相信「眼見為憑」是最有效果的, 「真實」才是最有辦法打動人心的方式, . 我一一將過去所拍攝的影像整理出來, 才發現這幾年原來我早已不知不覺.... 拍了幾千部關於孩子的影像了。 . 當初的想法很簡單, 只要發現孩子某樣能力有問題, 我就挑出來,針對性的加強訓練, 從訓練過程開始拍攝, 要拍到最後的成功, 才算對自己、對孩子有個交代, . 這確實是件耗時又費力、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失敗的經驗也不計其數了, 我卻甘之如飴。 . 我知道遲緩兒會是家長永遠的負擔, 「負擔」究竟是甜蜜的? 還是苦澀? 全在於人的....心境。 . 我相信家長必須持續保持對「教育的熱忱」, 孩子就會隨著我們的腳步一步一步往上走了, 而持續的「紀錄」會是不錯的方式。 . 雖然在社會上, 我來自最低階的弱勢家庭, 不過我還是希望能盡一點棉薄之力, 透過網路無遠弗屆的力量, 傳達社會一點正確對待身障人士的觀念, . 但願能扭轉社會大眾.... 將同情、悲憐套用在遲緩兒家庭身上, 因為身心障礙者需要的不是同情, 而是.......尊重, 就像........你、我一樣。 . ~~~~~~~~~~~~~~~~~~~ . 完成了這場演說, 回程路上, 一位老師傳來訊息~ . 【感謝您今天的演講分享, 讓我很震撼! 也再次的讓我教學二十幾年的麻痺心境, 再次獲得了成長的天露, 感謝您。 我是大德國小的 ○○老師,感恩】。 . 謝謝這位資深老師的回饋, 短短幾句話, 也讓我受到無比的激勵, . 但願.... 善的循環,能一直循環下去, 永無止境。

2020-12-14

109-12-14 電子工程系小小助教

 

繼上次裁判長給予四天的打工機會
領取人生的第一份"電子"薪水
感謝台科大研究所的漢昇碩班學長推薦
這學期接下他的第二份"電子"工作
任起電子工程系教授的小小助教
話說接受指令協助教學事務
與教授討論撰寫考題解析
以及處理同學疑難雜問等
看起來好像是很一般的工作
但對於星星天使而言卻樣樣是挑戰
說實在的我有點難以想像
進行自己碩班學業,增修教育學程,再加上這一堆人際關係互動需要應變快速的生活
常常讓漢昇除了很晚回家又偶爾搞到半夜1-2點😅
請容許這個娘在心疼之餘也擁有一點點小小的驕傲與炫耀
在破土之後尚未羽化的蟄伏掙扎......
感謝神,還有這一路上給予機會的天使🙏🙏🙏


2020-12-06

日曆1091206 羽化周年

 


一年了
昨天是妳的離開
今日羽化
每張FB的回顧牽引著我的思念
這幾日清冷
不知妳在哪裏可否溫暖?
羽被裡的辛巴總想填補妳的位置
可不是妳的睡臉⋯⋯
大米討吃時總繞著像妳的短短麒麟尾
可回眸總多了股陌生⋯⋯
小薯還是小薯的任性⋯⋯
一年了⋯⋯
好多是否該陪毛孩兒最後自然離開的掙扎
如跑馬燈般的圍繞與反覆
心疼妳身體的痛苦
選擇撕裂我們自己的心
在妳張口也呼吸不到世間之前
親手送走妳⋯⋯
已經走了一年
思念不曾遠去⋯⋯泛黃⋯⋯⋯摯愛

2020-12-05

日曆1091205 面對生命

 
每一個孩子面對生命都同樣不捨
從小我就知道你特別玻璃心💔
你養的花因為颱風摔壞了就哭得我心疼
更何況我們全家共同的最愛
美美不曾遠離
她永遠聯繫著我們全家的愛💕




2020-12-04

日曆1091204 命案現場

命案現場
哀悼ing

(我倒覺得下面的回覆更爆笑)














2020-12-02

日曆1091202 最後三天

 
去年的這個時候
我不知道我和妳的緣分只剩下三天
三天啊⋯⋯😭

108.12.02
一年復一年的選舉
不管是國家或協會
我的心中只剩下最愛
其他都不重要


2020-11-29

日曆1091129 連署驅離特殊生



 


  這是活生生且血淋淋的例子,就發生在我身邊。

  主角是一位自閉症孩子,他的固著性行為是觀察別人的襪子,各色各樣的襪子讓他很感興趣,其實聽起來並沒有甚麼?但是如果是發生在一位女生的身上,那就是可大可小的影響……

  在這位住戶的陽台可以往下看到聯外的人行道,一路望到公車牌,視野無阻擋,而這位自閉症孩子-其實已經是17歲的大男生,星星會停止他的思維,卻不會停止地球的生理及身體成長,他長得高大壯碩,也不難看,只是有一點奇異的表情與眼珠的轉動,偶爾不顧他人眼光的說話音調令人側目,因為自己家裡也有星星天使,因而熟悉星星的互動模式,在我看來是毫無攻擊性的,但,面對眾人不理解自閉症是何種「生物」而言,驚嚇,是常有之。

  事件,就發生在一個荳蔻女孩兒的身上,長得嬌美可愛,每天會從公車站下車步行回家,大男孩常常目見她回家,就如同前述星星人的狀態,但智力並不會影響情感,當然也會心生愛慕,而同一棟的住戶經過相同大廳的路徑,好容易就可以碰在一起,就在這一天大男孩「巧遇」了小女生,互動的模式卻不是地球人的舉手打招呼,也不是張口大聲說話,卻是蹲下身去拉人家的襪子,這下可嚇壞了這位小女孩,她身著長褲被大男孩拉著褲管要掀襪子的顏色,驚恐的她想要撥開他的手,無奈氣力實在相差懸殊,抓住她的小腿掀起褲管,即便被拖著在地上爬也不放手,活脫脫的嚇壞這位小女孩一路哭叫,這一幕,重複又重複地被調閱出來,在管委會及關心住戶間被討論及加以撻伐……









「還是讓住戶知道,如有住戶被騷擾,請他們搬離開社區,論他們高學歷,財力雄厚不需要替他們辯護或擔心沒地方住,現在只要顧好自己家人安全」
「他們是租客高興就住不高興就搬走,我們不一様,要在這裏住一輩子的」
「請問一直護著他們,妳跟他們是什麼關係?」
「萬一我女兒有什麼傷害,妳付得起這個責任嗎?」
「等他們搬出社區,妳去幫助他們,沒人說妳不能幫助他們」
「他們有自己的房子為什麼要搬出來,妳有想過嗎?」
「不用等他們搬出去,妳每天也可以協助他們」
「維護社區安全與品質是大家共同責任和義務,於他們財力雄厚可以買下帝品苑好幾戶,妳有想過這個問題嗎?他們為什麼不買呢?」
「我們並非排斥而是現在已經造成居家安全困擾身為父母的都有責任維護自己小孩的安全」


「我有說你們家小孩嗎?幹嘛對號入座」
「而且你照顧的很好他現在都可以獨立不用人照顧,這一戶為什麼要請兩人專業的照顧呢?」
「妳也很辛苦賺來的錢買的房子,很不容易,妳和我大家賺錢都不容易不是說搬就可以搬的」
「不要為了一個不定時的炸彈,每天提心吊膽」
「他們如愛這個孩子,應該自己照顧不是請別人照顧,再怎麼專業都不如自己帶大孩子,像妳一樣,等小孩子可以獨立的時候再放手,才是真正的好父母,這是他們家務事,不是別人可管,只是想告訴妳不是每個父母都跟妳一樣有耐心和愛心媽媽」




【夢】

昨天晚上做一個夢
夢見自己在一間高塔裡
好像還帶著一個人?!
彷彿有幾個人在樓下追打我們
我們拼命的往上爬,終於爬到了塔的頂端
那是做黑色屋頂的塔
我不敢點燈,怕被樓下追打的人發現
後來我從窗戶看見那些人開著車走了
聽到有人說她們以為我們已經逃開這個地方所以去追我了
我們想偷偷溜下去,可是發現她們居然又回來了
他們一層一層地往上找讓我非常害怕
我在猜旁邊有一個直通1樓的長杆是不是應該冒著生命危險直接滑下去?還是從樓梯衝下去?
萬一擦肩而過被抓到怎麼辦?
我無法張口呼救,因為我根本無法講話⋯⋯
然後我就嚇醒了⋯⋯

當我看著天花板,失眠到清晨
居然想起19樓屋頂的小黑閣塔⋯⋯

我窒息到無法平復情緒
強迫自己下線不再回應
別人不是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會不能說話
心情很激動,明明鞭打的不是我(它只是個夢)
可是我卻痛得好真實⋯⋯

每一個特殊生的天使都不同的困難
台大心理系千萬人講師,耗盡腦汁就是聽不到孩子的聲音,要說他笨嗎?
名企業的財務長怎麼也摸索不出孩子未來的預算,要說她不用心嗎?
就算是有相似的過往,也不會有相同的未來,人生本就沒有平等,更何況是特殊生?
抽到鬼牌的父母沒有哭泣的權利,只有想盡辦法更用心!
誰都不是他父母,也都沒有置喙用不用心的權力!
別人有100萬個責備的理由,100萬支刀子亂飛!
然,到底懂什麼?
我既然「看到」父母眼中強烈的愛,也伸手幫了,被鞭子抽到也是笑笑而已⋯⋯

謝謝芳鄰私訊安慰,我不再回應
或許,這裡,也不適合我存在!











2020-11-26

媽媽要求出社會工作的一段時間的孩子分擔每人5000元的孝親費,這樣會很過份嗎?

 
看到很多人開始計算從小到大在家裡的費用
不過有些很難衡量

住家裡使用的水電瓦斯電話費應該也要算進去, 還有一些屬於住家的開銷要拆開來算
另外給的開心慶祝活動餐費(例如生日蛋糕和一家聚餐及額外禮物...)
另外一些看不到一起要想辦法衡量的報酬, 例如生病找醫生, 花精神照料好幾天沒睡, 擔心焦慮的心情, 額外可能還有會遇到的狀況, 例如讀書或人際不順被老師通知到校溝通所花的交通費和心情不佳補償, 遇到"特殊狀況"搞不好還得上課......^^||| 這一搞說不定就是幾十年, 然後有可能倒賠幾千萬還不能扔掉小孩~

另外,我也跟小孩一個月要5000元ㄟ
而且老娘我現在還有"謀生能力"呢~ 😃
哪天會不會被爆料公幹~ ?!
哈哈哈哈哈~~ 🤣🤣🤣


2020-11-25

自閉兒媽媽-謹心老師分享文老師分享文

 
一個為自己的自閉兒勇敢扛起,且投入「專業」……以下是瑾心的20多年心得
……
20年前我與一群自閉症的家庭相遇,我起初看到他們因著經濟教育文化的背景不同而選擇走在不同的路上。有人一開始就決定只要孩子快樂我陪他到老!有人一開始就陷入在驚嚇之中用悲情包裹自己的心房。婚離了、孩子活在家庭的療養院文化,按時吃喝隨意巡走,誰也不敢回頭看他的成長腳步!有人一開始就是工蜂附身,到處尋找資源忙著加入興趣班拼裝認知和餵食維他命,然而早療的融合勉強進入學業的競爭,頂著社區大學(Community college)方帽畢業後、卻難以步入成年的專業知識交流及團隊合作。
我牽著孩子的手,再細細的看自閉症世界裡的教育訓練。然後發現商業化的教育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用眾所皆知會傷害健康的糖在每節課中引誘孩子學習。更看出追求黃金屋的教育博士們,不停的拼裝及補丁看起來什麼都有的教育方案,然而卻是忽悠稀疏混雜看似有效卻沒有長遠效益的教育訓練。
我慌了。20年前的網訊不強也不熱絡,所以只能靠著腳踏實地的耕耘走進大型圖書館不斷地閱讀尋求自閉症的具體科研數據分析,我發現了Dr. Lovaas 的 DTT 47%的成功案例,並且是負責調查接受DTT 訓練的幼兒跟蹤到大學的真人真事。
我再低頭冷靜地觀察當時走在我前面的自閉症父母,每個家庭從一開始因著不同的心態以致選擇不同的道路,一個犀利的感受馬上從心中浮起:「孩子年幼不知如何判斷做正確的選擇時,他對生活的價值觀到未來的路向展望,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
父母之責無人可替。
如今我是走在你們前面的自閉症家庭。我的孩子進入到波士頓大學,當年輕的父母私訊我提問好像不同其實是一樣的問題,就是希望在這裡能找到現成的靈丹秘箋,馬上能用就立即解決問題。但我很想跟你們說這句話:千萬不要「好逸惡勞」以為「養他」是父母最好的成長陪伴;一旦陪到需要展翅高飛的年齡,卻發現孩子拖著沈重的雙翼「離不了巢也走不遠」!父母才發現原來自己從來沒有迫使他「自食其力」,天天坐享「窩𥚃等候母鳥按時餵食」的歲月,孩子不僅不知道自己有翅膀,面對羽翼凋零的老鳥,卻已心累無力再教他如何「獨立」揮動翅膀的飛翔能力....。
或許老巢可留,但誰願餵養每天等著吃喝玩樂的「大形鶵鳥」呢?縱有手足情深,誰願意犧牲自己日後的家庭、事業以繼續承擔「老鶵鳥」的吃喝拉撒呢?
20年一晃,當年走在我前面的自閉症家庭的孩子也走入壯年期。他們的身軀真的是被供養的越來越大,然而老年父母的身影是憔悴瘦弱的佇在廚房裡繼續努力的養他。
再回望現在年輕剛踏入自閉症世界的家庭,我只有一個感慨,日光之下人性沒有新事。有一個循環不停地重複上演這老掉牙的故事。
分享自 呂弄月老師 #瑾心老師



2020-11-14

日曆1091114

 
一年了⋯⋯
想起去年的這個時候發現妳的病情
才短短不到一個月便無可挽回😭
送妳走的紀錄影片我實在沒有勇氣回憶
每每看到有人送走心愛的貓
就會牽動我的痛
淚不停⋯⋯
.
妳的專屬食盒、水杯、被褥,還有愛抓的紙箱,我都深深藏起⋯⋯心底
.
這一年來
雖有相似的孩子來到我們家
「菀菀類卿」
除卻巫山不是雲啊!


2020-11-02

日曆091102 心中的羽毛 -六周年

 
居然已經六年了⋯⋯
.
對比前一天的「忐忑」
當天清晨的「雲霄飛車」
.
那一扇門,開了?!
看似簡單
爾後的「艱困」還在等著漢昇
.
然後
我看著他一次次失敗、一次次爬起、再一次次跨越、再失敗、再爬起、再跨越⋯⋯
.
感謝神磨練孩子強壯的意志
感謝神賜予孩子困難的奇蹟
感謝神點醒所有過程的迷思
感謝神安排每一轉角的天使
.
所有的發生都是最好的發生
我從不敢忘記蒙福的恩典
盡我所知所有所能的回饋感謝您🙏
.